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金周至报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四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周至报 » 四版
麦收时节

2017-08-02 09:25:28 点击数:

       麦收时节
□ 王健
又到了“五黄六月”的麦收时节,白天骄阳似火,热浪袭人。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观刈麦》诗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我们周围的农村,现在都种上了猕猴桃或其它经济作物,见不到成片的麦田。以至于女儿三岁的时候还把麦子认成玉米。以前人们总开玩笑说大城市里的孩子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现在连县城的孩子也不认识麦子了。
    多年以前,我家西边和南边都是大片的麦田,麦收时节,金色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丰收的景象。收割的时间到了,麦田到处是辛勤劳作的人们。最开始时是人工收割,人们使用的工具是一把把镰刀。三十多度的高温,烈日下,每块田里都可以看到人们埋头弯腰挥动着镰刀割麦,锋利的镰刀割断麦秆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不停的传来。很快一“抱”麦子就被割倒,割麦的人迅速捆好了它们并放到身后,又挥动镰刀继续劳作,动作非常的娴熟、迅速。炎热的天气、高强度的劳动使人很快大汗淋漓,但忙碌的人们顾不得拿毛巾擦一下脸上的汗水。从早晨进地劳动开始,人们中间很少休息,最多就是停下来喝口水,这样一直到中午吃饭,下午又继续劳动。这样一人一天可以割一亩麦子。有人中午也不回家,饭被送到地头,吃过之后,利用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割麦,因为此时麦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变得更干、更脆,割起来也就更容易、更快。烈日下劳作的人们虽累虽苦,但这是收获的时刻,人们一年的希望都在这些金灿灿、沉甸甸的麦穗上,人们甘愿流汗的幸福持续的时间再长一些,收获的麦子再多一些。
    辛勤的劳动使麦子得到了及时的收割,一个个麦捆被装上车运到集体的打麦场。麦子丰收了,每家的麦子都堆成了一座小山。接下来,就是打麦脱粒这个环节。摊场、碾场、起场、扬场,一系列环节,需要几天时间。这时,每家都要炸油饼犒劳一下辛勤劳作的家人。我们这儿的机械化程性高一些,大家都在排队等着用生产队的打麦机打麦脱粒,有时排队要到深夜。打麦时,通常至少需要五、六个成年人协力配合才行。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打麦工作开始。一瞬间打麦机就发出了巨大轰鸣声,各个部件开始动起来,由慢变到飞快,大小的皮带轮都开始高速转动,带动着传送带快速运转和机械臂猛烈的往复摆动,这时高速运转的打麦机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正在发威的猛兽,初次看到它的人可能还有点怕。但干活的人们早已对它习惯了,叮嘱让小孩离远一点。机器运转正常后,两三个人开始往打麦机的入口传送带处运麦捆,有人负责解开麦捆,把麦捆分开后放上传送带。传送带再把麦子送进机器的“大嘴”中,伴着“轰”的一声响,麦子被吞进了它的“大肚”中,片刻之后,麦粒就从打麦机底部不停抖动的簸箕形的出口处欢快的流淌出来。随着机器不停的“吞吃”麦穗,下面接麦粒的筛子、簸箕等农具很快就满了,旁边的人手脚麻溜的不停进行更换,并一次一次的端起满满的麦粒在另一个人配合下倒入口袋。打麦机尾部还有个“大口”,不停的往外“吐”脱过麦粒后的麦秸和麦糠皮。还需要人把麦秸和麦糠不断挑起来放到旁边堆好。打麦时的劳动强度很大,因为机器一刻不停的在高速运转,人要跟上它的速度,所有人都不能停,动作都非常快,相互间的沟通都是简单又急促的,各忙各的,又默契配合。终于最后的一捆麦子被送上了机器,轰鸣声渐息,周围瞬间安静了许多,只能听见人们喘气的声音,但此时所有人都是幸福的。
    2000年前后,人们开始用收割机收割麦子了。收割机直接开到地里,几个来回下来,几亩的麦子就被收割的干干净净,麦秸也被粉碎抛到了地里,作了肥料,人们只需把脱粒干净的麦子拉回家就行。农业机器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了出来。这个变化让我奶奶很高兴,因为在以前,一到麦收时节,奶奶就非常的着急,怕天气突然有变化,刮大风或下雨,使粮食减产,总盼着把麦子赶快收割回来。她总说:“收麦子就是‘龙嘴夺食’呢”。那时麦子就是农民一年的主要收成,所以对麦子看的非常重要。当时在麦收时节机关单位、学校都要放忙假支援夏收。自从有了收割机帮助以后,麦子收割变的迅速,轻松多了,奶奶也不再担心天气变了,而且说“有了‘收割机’割麦呀,农民忙天也不忙了”。
科技在十多年前终结了人工收割麦子的时代,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又使很多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不再单一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所以,麦收时节,人们在田间地头欣喜、忙碌的景象,也逐渐成了我们遥远和美好的记忆。
(作者系县政法委干部)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