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金周至报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四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周至报 » 四版
老柿树

2017-07-11 15:25:17 点击数:

 

如果我来给坡嗲画一幅素描,除了高大的终南山、山脚那座古寺、从山里蜿蜒流出的虎峪河、随地势高低散落的村居,我还会添上几棵老柿树。坡嗲毗邻秦岭北麓,植物种类繁多,果树品种也多。但若选“村树”,则一定是柿树。柿树是这里最高大的果树,算得上地标了;又多长寿,年逾八旬的父亲也说不清那些老柿村是什么年代栽种的。暮冬的黄昏,一棵棵老柿树挺立在田野上,树皮黢黑粗粝,枝条坚硬如铁,像狰狞的鬼怪,又如肃穆的神佛。

坡嗲东西上下,历史上曾是西汉皇室的上林苑,也就是皇帝的度假村和狩猎场。我上初中的千户学校,有座称为“老君殿”的古建筑,飞檐兽脊,雕梁画栋。传说它的担子(栋梁)一雌一雄,每到后半夜就合二为一,并发出咯咯吱吱的声响。家乡文史学家考证,老君殿就是当年汉武帝托孤的五柞宫。直到晚清,坡嗲大约还是一片荒滩。平原人口增多,我老老爷带着家眷从相距四里地儿的南千户村来到坡嗲开荒,并把家安在这里,这便是坡嗲刘家的由来。不难想象先祖当年拓荒的景像,刀割火烧遍野的荆榛,一镢一锄把石块从荒滩上刨出来,再从南山拉来土,从牲口圈挑来粪,一季季耕作,几代人改良,才有了一块块并逐渐连片的田地。那些老柿树约略就是这个时候栽植的。总有没法开垦的边角,不宜耕种的滩涂、坎畔,柿树便在这些旮旮旯旯落脚生长,一长就是百年。

百年风雨,世事沧桑,老柿树是见证者。今日坡嗲,村村水泥路,户户住楼房;全村集中供水,自来水龙头接到各家厨房;家门口少了架子车、农用车,代之以摩托车、小汽车。这是老辈人从未想到的光景。当然,得到着也失去着,年轻人多进城经商、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责任田撂荒,孩子教养缺失。还有,就是这些老柿树,几成 “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坡嗲连片种植的都是猕猴桃、苹果、葡萄等,柿子越来越被边缘化。当卖柿子的收入不抵摘柿子的工钱,很多树上的柿子无人问津。深秋,田野一片萧瑟,柿树挂起一串串鲜艳而寂寞的灯笼,成全着鸟雀丰盛的餐饮。

曾几何时,柿树曾是村子的宝贝,倍受宠爱。五月夏忙,炸红日头,村人抢收抢种的间歇,来到柿树绿荫里乘凉避暑。仲秋时节,我们放学回家,会扛起落竿,去自家的自留树上撸“黄蛋”——红熟的软柿子,一笼子黄蛋卖四五毛钱,就可以买红绿格格的作业本。等到整树的柿子泛黄时,全家齐上手,白天夹柿子,晚上“暖柿子”——把柿子放入温水缸里去涩,第三天把暖好的柿子装上架子车,拉到祖庵、户县去卖。柿子树,就是那时村人的“零钱宝”。到了深秋,当柿叶落尽,柿树周边就铺起一圈儿深红软活的地毯。我们又拿上钯钯来搂柿叶。对钯钯搂不到的沟渠,就用一根系着麻线的尺许长的竹签,一片片扦起柿叶。等签子扦满,便往麻线上一捋,不大功夫,身后就拖起一条长长的柿叶龙。

离乡三十余年,我依然记得村里每一棵老柿树的方位长相。儿时好动淘气,爬过村上几乎所有的柿树。高考前在家复习功课,总是拿着本册登上老屋前的那棵老柿树,坐在宽大的树杈中间,像一只渴望进化的猴子。头上浓荫如盖,四周万籁俱寂,似乎听得见地泉流过树身的汩汩。但柿树也差点送了我的命。我十岁上下吧,村上社员在夹柿子,我在周围徘徊,其实是想蹭一两个黄蛋吃,却又不好意思明说。驻队干部老孙似乎故意馋我,手提一嘟噜黄蛋,说这么多黄蛋,干脆送给在田里干活的女社员吃吧。我插嘴问,为什么只送女社员?老孙说“因为没有女人就没有男人”。我说那先给我吃两个。老孙问凭什么,我说“因为没有我就没有你”。老孙怔忡片刻,就扑过来抓我,我撒腿就跑,迅捷不亚于一只野兔。老孙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抓住我,我正好跑到一棵老柿树下,便猫一样蹿上树。老孙跟着攀爬,却一屁股摔了下来。他便捡石头往树上打。我越爬越高,老孙的石头够不着。我得意洋洋,踩着细细的树枝上下摇晃。就在这时,“喀嚓”一声,树枝断了。我像一袋粮食从高空自由落体。也是命大,没有直接摔在玉米茬地上,而是落在树下一座庵棚上的一侧。庵棚被砸成一堆乱草,老孙被吓成一滩泥,我只伤了些皮肉。

每次回到坡嗲,我都要独自在田野上走走,看望我儿时爬过的每一棵老柿树。你看它们,春天吐绿开花,夏天叶肥如掌,秋天果繁枝低,冬天独立寒霜。村人于它,宠爱也罢,冷落也罢,不萦于心;果实成熟,人食也好,鸟餐也好,听之任之。没有谁来剪枝、灌溉、施肥、打药,便落得自在,果实真正绿色,树体也极少病害。年逾百岁不疲老,春花秋实自从容。如果有那么一天,当村上的土地真如传说中的被征用、整个村庄消逝以后,希望老柿村还站在原来的地方,以经年不变的姿态,为归来的游子指一条进村的路。

(刘元林,九峰镇永丰村人,周至中学八四届毕业生。在京上学、工作三十余年,历任《人民公安》杂志主编、中国警察网总编辑等职。业余写作,出版有乡情散文集《坡嗲》、老子研究读物《把老子说明白》等著作。)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