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1 15:24:44 点击数:
题记:愚于本土之求神拜佛向有保留,然家乡之悟真寺亦旅游观光之地,父老休闲交谊之所。难却寺庙主事堂兄刘刚之邀,勉为坡嗲重修悟真寺山门撰文。
终南人文盛景,惟首阳山远久,溯伯夷叔齐佚事,迄今逾三千年也。自周户县界西侧入首阳,山峦叠嶂,奇峰相接,故有“九峰”之称也。首峰乃虎头山,形如虎踞,相传汉武狩猎上林苑之赐名也。寺立山半,香火不绝,又名“悟真寺”,乃唐白居易尉周至所题赠也。仰观鹰峰之峻奇,俯瞰秦川之辽阔,近闻书声朗朗,环视村舍俨然,此虎头山之形胜也。殿阁巍峨,砖石青幽,松柏森森,碑石历历,此悟真寺之相貌也。寺后林木深茂,寺前竹海蓊郁,雉鸡欢跳,翠鸟交鸣,此休闲之胜地也。暮鼓晨钟,香烟氤氲,涤浮世之尘心,悟至真之智慧,此殊途之同归也。寺历千年,白云沧海,几经修缮,前人之述备也。今人心向善,群力众筹,重修寺前之道路及山门,便入寺登山之利也。山门为黄少东先生设计,高七米二五,宽七米五,高密钢质,牌楼建构,飞檐翘角,狼牙斗拱,于丙申腊月初六树立,乃古寺一盛事也。同年秋,整饬寺前土路,依势筑二百八十一级石阶,与山门相谐,以彰古寺之典雅也。斯门者,悟真寺之山门,亦首阳山景区之山门也。一入斯门,即入圣境,登山以力,事神惟诚,因之以为记也。
相关背景: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旅游方面,坡嗲还是有相当优势的。没有工矿企业,环境纯净天然。背负终南山,山高林深,四季自有风光。坡嗲之上的鹰嘴峰、观音山,都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近年来,有关部门又在坡嗲上下发掘出两处名胜,一处是汉武帝当年狩猎的行宫五柞宫遗址,一处是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首阳山。前者的故址小有争论,但差之不远;围绕首阳山的争论就大了。史学界一说在河北迁安,一说在山西永济,一说在陕西周至,莫衷一是。家乡文史学家拿出各种史料,认定就是在坡嗲之上的首阳山。
伯夷、叔齐是商代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两人都不愿子承父位,双双跑到关中来,正赶上周武王准备东伐商纣,兄弟俩拦马劝谏,希望武王以仁义取天下,不要搞“革命”。武王不听,挥师东进,竟取天下。兄弟俩于是逃隐秦岭深处的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来听说率土之内莫非周产,他俩索性连周朝的野菜都不吃了,绝食而亡。三千多年来,这哥俩的故事影响巨大,引起的争论也巨大,孔子、司马迁等对他们称颂有加,毛泽东、鲁迅等皆不以为然。近些年,当“告别革命”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思潮,他俩又有被重新发现的趋向,乃至有学者认为,伯夷、叔齐是中国最早的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者。于是,首阳山的名声日隆。 (摘自拙作《坡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