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经济民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经济民生
周至县委书记闻其伟:忠实践行“两山”理念 把乡村振兴发展蓝图绘在青山绿水间

2024-08-23 09:20:21 今日周至 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讲政治、守底线、重保护、促发展,在绿水青山间初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01

 

扛牢政治责任,守山护水

夯实绿色发展“硬支撑”

 

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和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周至县肩负“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政治使命。全县上下始终认为周至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近年来,周至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基本民生工程,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事件教训,逐绿而行、向新而动,全力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周至样本”,获评“2024年中国最美县域”称号。政治坚定铸忠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的谆谆告诫,躬身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全局视野审视自身发展定位,始终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常委会必学议题,常态化在秦岭违建整治点位对新任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周至形成生动实践。

护绿固本强基础。坚持顶格标准、最严要求守护秦岭生态屏障,全面压实“林长制”责任,建成“数字秦岭1+N多级网络”,整治境内小水电站30座、关停矿山7座。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截污治污、滩面治理等工作,黑河入渭河口国考断面、黑河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获得全省用水考核满分。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242天,连续三年完成市考任务,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夯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基础。

图片

周至县田园经济综合体骆峪片区金稻田项目。

02

 

理清发展思路,做强产业

点燃县域经济“主引擎”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周至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回答好“周至群众最关心什么、最突出的短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为此,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在解放思想中放大格局,在吃透县情上理清思路,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着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有效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源,破解了“非经济化不能利民、非生态化不能利国”的现实困境。2023年全县GDP完成184.06亿元,增长7.9%,增速位于陕西省前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9.7%,西安市排名第一,被陕西省通报表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和民营经济发展分类考核优秀县。

壮大优势产业。始终坚持把猕猴桃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先后出台《猕猴桃产业发展强县规划》《猕猴桃“九大提升工程”全产业链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发展。聚焦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等举措,大力推进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小小猕猴桃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猕猴桃综合产值由2021年的52.0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1亿元,重点果区群众年人均收入突破1.95万元,周至县成功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发展生态工业。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功能区+经济开发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模式,与高新区合作共建集贤产业园,举全县之力支持和服务保障园区发展,园区工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突出绿色发展导向,围绕比亚迪零部件配套、智能终端小米工厂以及西安城区产业转移等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动“两园”深度融合。2023年县域工业类园区产值增速269.6%,在西安市排名第一,“生态工业”起势见效。

培育“新兴产业”。坚持运用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文旅产业发展,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开展“化绿出新”有益探索。按照“生态+文旅”的发展理念,整合道文化展示区、沙河水街等旅游资源,强化整体策划、一体设计和宣传推介,推出“源来周至·多来多福”旅游IP,策划精品旅游线路44条。连续开展两届“秦岭·秦人·秦声——陕西省乡村戏曲大舞台活动”,2024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周至举行,烟火巷子、喜鹊咖啡馆、骆峪稻田等吸引万千游客前来“打卡”,“山水画”“田园诗”“秦腔韵”“瓜果香”交相辉映。“烟火巷子”入选全市夜游经济特色文旅消费空间和全省夜间经济示范区,周至县获评2023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770.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7.35亿元。

03

 

创新振兴路径,融合发展

激活群众致富“内生力”

周至秦岭保护区总面积2384.28平方公里,占全市秦岭生态保护区面积的40.34%,占全县总面积的80.17%。如何让群众靠山靠水走好乡村致富路,周至县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抢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机遇,扬“都市型”乡村之长,不断培育和丰富乡村振兴的抓手、支点、动能,有效拓宽“两山”转化实践路径,创新打造田园经济综合体“周至模式”,从内部激活群众致富的原动力,让群众守望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家门口的“金山银山”。

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美颜值。统筹产业发展、村庄布局、生态保护和人文历史,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完成全县村庄建设规划,先后投资1.1亿元,成功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6个、美丽村庄57个、花园乡村12个,绘就了各具特色、独具魅力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有序推进农村公路连通工程,建设贯通马召、广济、骆峪、翠峰、竹峪5个镇15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惠及15万群众,长44.6公里的周塬路,建成风光无限、引人入胜的美景路,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基础促宜居。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立健全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16个,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覆盖率、改厕率达100%。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河道沿线生态修复和保护,全面推进乡村环境绿化美化,让村庄更美丽、更宜居。骆峪镇借力帮扶单位航天基地“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和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全域打造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乡村面貌由一步一景向处处动人、“一点美”向“全域美”的华丽嬗变。

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核心增动能。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入挖掘村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等资源要素,利用“农业+”“旅游+”“生态+”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深度融合,先后打造楼观、马召、骆峪等5个田园经济片区,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如骆峪镇尚兴村打造形成“小而美”的艾草特色产业链,马召镇虎峪村建立黄精种植基地,竹峪镇兰梅塬村规模化发展油桃产业等,“土特产”已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50万元以上的村16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

以生态人文价值挖掘为特色做转换。坚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利用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深刻理解秦岭生态价值内涵,试点推进“国有林场+珍贵树木+林业碳汇”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林下种养等绿色业态,推动“生态佳”向“生态+”转变;深度挖掘秦岭人文价值,全面释放“楼观台老子文化、骆峪傥骆古道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重点培育道文化、山水文化、关学文化等秦岭区域周至IP,进一步守好山水文脉,讲好秦岭故事,不断实现生态本底、发展质效、民生福祉整体性跃升。

下一步,周至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定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不移守山护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统筹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推动“三产”深度融合、“三生”同步改善,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目标。

(作者闻其伟 系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委书记)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