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金周至报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四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金周至报 » 四版
集贤社火

2017-07-10 17:25:59 点击数:

小时候,离我家九峰镇甘午村五里之遥的大堡子——南集贤,逢年过节常常有“耍社火”的习俗。我清晰的记得,“耍社火”的那些天,人们潮水般涌进了这个让周围小村子人羡慕的大堡子,整个集贤村就是一座大戏台,每条街道都拥满了人。男男女女穿戴一新,喜气洋洋,既是看热闹的,也是被看热闹看的;既是观众,也是盛装出场的演员。男人相见,高声的招呼,互道祝福,接着便递纸烟。拿出来的烟,都是平日不舍得吃的“延安”,“宝成”。姑娘娃喜欢扎堆,红红绿绿一片,叽叽喳喳半天,呼啦向东,呼啦向西,牵引着街道的目光。卖吃货的、捏面人的、耍把式的、相面的、穿梭往来,如鱼得水。一阵锣鼓自街那边传来,街面瞬间安静了许多,人们纷纷向街道两边靠拢,选择有利的地势和位置。街边站不下,小娃娃个儿小,就纷纷爬上街边的树,或者坐在临街人家的墙上。

为了看社火,我那天穿着母亲做的棉鞋,与村里的小伙伴结伴而行,踏着厚厚的积雪,冒着刺骨的严寒,经过一个叫“安家寨”的小堡子,然后就来到了这个魂牵梦绕的大堡子。那时候小,我们这些小孩子对秦腔戏知之甚少,因而对社火妆扮的戏曲人物更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总喜欢跟着大人屁股后面看热闹,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亲眼目睹集贤村爷儿们打社火的火爆场面,我们这些小观众满大街穿来穿去,早忘了严寒和饥饿抛。傍晚时分,回到家里,钻进热炕棉被窝里,打社火的精彩片段就像电影闪现在脑海里:毛人骂阵;锣鼓叫阵;炮仗打阵;赤膊上阵……

要说社火的由来,还得从打社火说起。打社火,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由想耍社火的社火会组织一群人敲锣打鼓,挑选伶牙俐齿之人,翻穿皮袄,骑於驴背之上,来到自己将要挑战的社火会头头家门前,嬉笑怒骂,将其数说得一无是处,和古代戏剧中“讨敌骂阵”有异曲同工之妙。打社火之人为何要翻穿皮袄,身挂马铃。据集贤村老一辈人讲,意思是我非人也,如有过激言行,请予谅解。我此时的妆扮决定了我现在的说话和行为。这种“文攻”如果一时半会儿无法激怒对方应战。接下来,该社火组织会着手将战事升级,发起新一轮的进攻。这一回来到对方社火会区域时,前面是自己妆的社火队伍,后面紧跟着的是自己社火会的光膀子勇士,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对方“阵营”,燃放鞭炮“叫阵”。如果对方仍无动于衷。挑战者的社火队里就会出现了妆成老夫老妻,怀抱草人状的小娃,埋于对方社火会头头家门前院落,大哭不已。名曰:“郭举埋儿”。随后将草纸贴在其门楣上。想尽千方百计“折腾”,目的只有一个:激怒对方,让对方尽快应战快妆社火。为了激怒对方,挑战者手段无不用尽其极。有的社火会竟然让人驾驶着拖拉机将对方爱耍社火之人的院落犁烂,使其家人行走不便。更有甚者拉来垃圾倾倒其门前。如此这般“折腾”,任意乱为,更加愈演愈烈。有时发展到成群脱成光膀子的勇士,身挂马铃,于子夜之时,冲入对方主事人家中,发起更猛烈的攻势。炮轰神堂,炸门神,轰灶君。成捆的纸炮将主事人家里煮饭的铁锅炸烂,肉盆、面瓮、水瓮等炸得一塌糊涂,遍地一片狼藉……。任你如此“折腾”,主人仍心静如水,稳如磐石,和没事人一样,仍然拿出好烟好酒热情“款待”这些“来犯之敌”。这是因为人人都心里明白,年年耍社火都是这样的老传统。没有“打社火”这杯烈酒,村里的社火就“烧”不起来。正因为如此,不论对方社火会的人群如何“闹”,主事人都不会“脸红”。当然,每年耍社火结束时,按照历年传下来的规矩,损坏的东西一律都会照价赔偿主人的。经过如此这般的反复折腾后对方仍稳坐钓鱼台,就说明这一年人气不旺,社火就耍不起来。如果对方接招,积极迎战,那么,集贤堡子这一年就被“社火”闹起来了。

集贤村按区域划分为三十六旗。后来以“杀河”为界,分为东十八旗与西十八旗,互为对方,社火耍齐共三十六家。过去,每年都有十几家社火会与对方暗自较劲,都希望自己的社火一路喝彩。各表演队汇齐后,就绕着全村主要大街巡游。走在前面的是威风锣鼓。一辆车上支着一面大鼓,既是开道,又是总指挥。随后的锣鼓手,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唯鼓手是瞻,一锣一铙都有路数。铙上系着红色的缨子,几十对铙一起拍响的瞬间,路边的树木好像都随之摇动。忽然,铙手同时扬起双手,红缨蓬勃,成就一片盛开的礼花。

锣鼓队是社火出场的前奏和仪仗。接着,一支支社火队走了过来。先是马社火,各种扮相和装束的演员骑在马背上,一人一马,有的倒骑着马,有的手里拿着兵器,做着砍杀和射箭的姿势。一个马队就是一个谜语,谜底是一本戏,观众只能从演员的扮相来判断。“卖水”、“三娘教子”、“断桥”、“三打白骨精”等等。大家在高声抢答着争辩着。等最后一个画着白眼窝的小丑挑着一个牌牌,揭晓的是本出社火的戏剧名称。集贤村的社火多以马社火与车台社火为主。而九峰镇南千户的社火多以竿社火为主。不论是马社火,车台社火还是竿社火,传承的皆是一种文化,彰显的是一种情怀……。

随着社会的变迁,老祖先流传下来的社火这一民俗,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每每回想起少年时代过年去集贤村围观“打社火”的往事,总有一种乡愁萦绕心头。

2017,丁酉新春。上级非遗部门要来村里拍摄打社火的传统民俗。在央视及省市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聚焦下,集贤古堡霎时“烽烟四起”,狂野彪悍的集贤爷儿们个个脱成“光膀子”威风凛凛,在凛冽的寒风中加入到打社火队伍之中。离别十二年之久的集贤社火又回来了。其实,打社火不仅是集贤爷儿们彰显民性彪悍和阳刚之气,更是狂野中树立的精神图腾。社火,就像一种性能强大的粘合剂,将集贤人的心紧紧聚在一起。如果说家乡是在外游子的根,那么,社火就是家乡的魂,是游子想念家乡时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在家乡,社火更是一年之初冲锋的号角,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哪一年的社火打的美,哪一年就是丰收年景。

重拾童年的记忆,让我们又一次回到了“打社火”的激情岁月,应该感谢上级部门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发掘。传承,才是最好的保护。但愿这种久违了的乡愁,别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