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百年党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百年党史
官村党支部:讲述老党员的初心故事,牢记农村党员的使命担当

2019-11-28 17:01:44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翠峰镇官村党支部于2019年11月开展了“讲述老党员的初心故事,牢记农村党员的使命担当”主题活动。活动中老党员们重温时代记忆,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诠释党的崇高理想,展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发挥优秀老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村党支部年轻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勤干事、勇奋斗。

【坚持】赵忠信:选择了乡村教师,那就是一辈子

image.png

(82岁的赵忠信)

1937年出生的赵忠信,于1961年7月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站上了讲台,而这一站就是一辈子——他从孩子们眼中“小赵老师”到“赵叔”,一直站到现在的“赵爷爷”。5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扎根于家乡学校,立志带孩子们走出农村。

赵忠信在乡村教书的日子,让他深刻地理解了农村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带孩子们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成了他坚守一生的信念。整个官村,乃至整个翠峰镇的群众都敬佩赵忠信对学生们的付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赵爷爷人很好,小时候他经常带着我们勤工俭学,很会照顾人。”;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说:“赵老师非常严厉,经常在教室外暗自观察,谁不认真听课就会被揪出去,大家都不敢上课迟到,也不敢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六十岁的老人说:“赵叔年轻时上课特别有激情,和他交流时,真希望自己赶快长大,能像他一样干大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师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赵忠信就得乘着这一天的休息时间把家里的水缸填满,等家里的农活忙完,晚上他就得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查寝。那些年,他从未在周日请过假,难走的山路是他心中悬着的巨石,只有每一位学生安全到校,他才能安心。六十年代,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差,老师工资低、社会地位低,加上他工作的学校在山里,离家又远,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劝他换一份工作,别一直待在山里。他拒绝了,他说:“我就是要当老师,我要把他们都培养成才,我要把学生们都送出大山。”

岁岁年年,他的一辈子都留给了讲台。1997年,他到了退休年龄,无法再在学校代课,他就选择了到翠峰公社勤工俭学办公室帮忙,开学季时给学生送课本、送作业本,平时就带着学生劳动做勤工俭学。他提到,他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只要和学生们在一起,他就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赵忠信始终将自己的党员初心和坚持融入到教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

【挑战】卜振发:翠峰山下小麦“土专家”,一生献给农业

image.png

(左起第二位是1971年的卜振发)

卜振发,男,1940年出生,1971年9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崇尚科学,心系民生。今年79岁的卜振发,1940年出生于木匠家庭,虽然他的父亲坚信“只有掌握了一门手艺,才能够养活自己”的观点,但是他热爱学习、崇尚科学,在小学两度辍学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学业。1961年4月,二十一岁的卜振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从周至师范中学回到了家乡,被贫下中农推荐为大队农作物虫情测报员。回乡工作后,他发现家乡土地肥沃,但是小麦产量却很低,亩产只有两百多斤,便萌生出改良小麦品种的想法。此后,他开始自主学习农业育种技术,认真研究小麦育种试验。

不认命、不服输,艰苦奋斗。卜振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新的品种,并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进行了七组杂交试验,但是新品种小麦的产量比杂交组合更高。这时,卜振发的父亲和乡亲们一致认为引进的新品种就挺好的,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和资源去杂交新品种。卜振发的父亲对他说:“搞科学是专家的事儿,咱们啥都不懂,凭你那点儿本事能搞出什么名堂!弄不好还会担风险哩。”但是,卜振发不服输,他不赞同父亲的话,凭什么只能专家才能做科学实验。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继续坚持进行科学试验。在后期的杂交育种试验过程中,卜振发把敢想、敢干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求真知。他踏遍了全公社的小麦地,对翠峰的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和历年播种的小麦品种特性都做了具体分析。卜振发从茫茫麦海里细心寻找许多不同类型的麦穗,并观察其生长情况,给生长健旺的插上标记以便扬花时进行杂交。通过六年的不断试验,终于培育出了平均亩产可达到七百多斤且适应当地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官村一号”。

心系田间小麦,一生只为农业发展。由于“官村一号”的育种成功,卜振发被称为“翠峰山下的土专家”,陕西、河南等省七个县的许多公社都来借种取经。卜振发的事迹相继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道,他也被邀请参加了省人代会、全国贫下中农会议等。 1975年后,相继在翠峰公社、竹峪公社担任副社长。但卜振发心中一直放不下田里的小麦,惦念着老百姓有没有吃饱,他希望能够为农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终于,在经过他的数次申请下,1982年卜振发被调到县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农业人才的培养、农产品的研发、种/养植业的管理直至退休。

卜振发,一位翠峰山下的“土专家”,他将一生都献给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奉献】马列芳:余生,为组织为人民服务到底 

image.png

(生前的马列芳)

马列芳,男,1942年出生,在6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11月去世。他2000年退休回乡后,全心全意服务组织、服务群众,他是群众口中勤劳、善良、“固执”的老头。

村民们都说“那是一个非常勤劳和善良的老头”。退休后的十多年里,每天清晨在街道上都会有一名老人在打扫街道——他就是马列芳。“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我觉得我还年轻,我还想为大家做些什么。”马列芳同志从来不让自己闲下来,只要村委会和群众有点事,他都要去帮帮忙。村上的所有活动,贫困户帮扶有他,清洁卫生有他,张贴、发放通知有他,冬天街道扫雪有他......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马列芳。

干部们都说“那是一个很‘固执’的老头”。从单位退休回乡的第一天起,他每天都到村委会打扫卫生,扫广场、扫楼梯、擦桌子。村委会的同志们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干,但是根本拦不住。他说:“这三十多年都没为故乡做些什么,今天起我就要补回来,争取每天多做一些。”退休的第一年起,他就开始向支部递交入党志愿书,支部考虑到他年龄较大,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希望鼓励年轻人带领官村致富,一直未接受他的申请。但是马列芳并不灰心气馁,依旧坚持每年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提到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党的政策,他才能在18岁的时候被推荐到西安航空技术学院学习,才能分配到省建二公司工作,才能出国去支持也门那边的建设。终于,在65岁那年,马列芳被发展成中国共产党员。从2000年至今,他不求回报地展开工作,从未收取过一分一毫的报酬。无论是协助村部的工作,还是帮助群众干活,他总是非常热情地付出。大家给他报酬,他坚决地说:“现在我老了,也做不了什么,我只想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组织和大家! ”

马列芳,退休成为人生新起点。这次,他要为组织为人民服务到底。

image.png

(官村党员院坝会)

三位老党员的初心故事令人动容:赵忠信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为了带孩子们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投身基层教育;卜振发自学技术并成功育种“官村一号”,将一腔心血都献给农村农业;马列芳退休后,依旧不忘初心,发挥余热,准备将余生都奉献给组织和群众。精神不灭、初心不改,老党员们身体力行地传递着农村党员的榜样力量,他们用一生经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和使命。

官村党支部通过院坝会的形式让老党员口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面对面、心对心,让初心和使命在党员中得到传递、传承。支部还通过打造官村“红色家谱”,将一个个初心故事呈现给每一位党员,让党员精神在官村落地生根,进一步提官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注入“心”动力。

(作者系周至县翠峰镇官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