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媒体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周至资讯 » 媒体聚焦
将“十亩地”变成“百亩地”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2019-11-28 16:24:25 点击数:

从西安乘车到村部,需三个多小时;从村部到贫困户家中,也经常要走三个小时……

这就是十亩地村——秦岭深处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

这也是莲湖区驻村工作队每天要面对的工作环境。

“村子偏倒也罢了,关键是没有多少耕地。”地是十亩地村党支部书记熊文新最愁的事,“我们村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人均不足一亩耕地,都说我们村是‘十亩地’,想在这巴掌大的地上致富?难!”

然而莲湖区驻村工作队竟然“腾笼换鸟”,让这十亩地村,摇身一变有了百亩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土地流转“十亩地”变“百亩地”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实地走访,莲湖区驻村工作队发现,每户村民的耕地十分有限,并且非常分散,发展产业很难形成规模。但如果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将这些土地聚集起来,整合资源,十亩地村小而散的土地问题便能得到解决。而后再通过建立高山种植产业园,形成规模化运作,就能带动整个十亩地村的产业发展。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建立高山种植产业园的想法虽好,但“地”却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让村民自愿把地交出来呢?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维感叹地说:“手里有地,心中不慌,村民一听说要交地,心里都犯嘀咕,没了地要怎么生存?为此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会,一家一家地为村民耐心讲政策、谈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多的时间里,产业园涉及的15户群众,均同意流转土地给村合作社。我们通过村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其中耕地50亩,退耕还林地50亩),形成了‘十亩地村高山种植产业园’产业帮扶发展项目。将我们的‘十亩地’变成了‘百亩地’。”

产业探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地是收回来了,可做些什么呢?

俗话说得好:“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撼动贫困根的支点在哪?无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发展什么产业,引起了驻村工作队的深思。

周至县王家河镇的十亩地村地处秦岭大山深处,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本以为美丽的风景能给村里带来财富,没成想,却是束缚。十亩地村的所在地处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河水库的水源地,因此,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产业,通通不能发展。“前两年有人在河边养鳟鱼,东西还没弄齐全呢,就被关停了。由于禁止伐木,大面积种植木耳等产物也不行。”谈起产业发展熊文新无奈地说。

养鱼塘、种木耳都不行,那老实种玉米、土豆这些常规农作物呢?这次环境问题解决了,野猪也“高兴”了。每当十亩地玉米成熟的季节,野猪就会频繁出没,不但破坏玉米,种植的其他农作物也难以幸免,而野猪又是野生保护动物,不能伤害,这着实给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工作队的反复商讨,实地走访考察,联系有种植经验的老师傅,就产业园的种植项目、种苗的采购及养护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种植花椒。

“产业园土地海拔在1300米-1400米之间,适合无刺花椒的生长。并且种植花椒不会破坏环境,市场前景又好,我们还在产业园的周围修建了防野猪围栏。在保证有绿水青山的同时,又能有‘金山银山’”。驻村工作队队长汪文安介绍道,“在高山种植产业园里,我们在耕地上以种植花椒为主,退耕还林地以种植林下药材天麻、苍术等中药材为辅,发挥产业园的示范及带动作用,带动周边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听要种植花椒,村民纷纷响应,积极性十分高涨,一位群众直言:“在产业园种花椒,不怕野猪糟蹋,又符合政策规定,将来有收成了也不愁卖,好得很!”

强技术创品牌

完善扶贫产业链条

对十亩地的产业扶贫路径图,汪文安这样打比方:如果把产业扶贫看作摆脱贫困的杠杆,支点就是产业布局,力点就是项目运作,而重点就是技术和品牌。

别看十亩地村地方不大,却有一些知名品牌。去年,合作社出产的“秦野牌”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在“周至礼物”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金奖,成为“周至礼物”,不但在王家河镇只此一家,这也是周至县山区四镇中唯一获得金奖的商品。

为了强技术、建品牌,驻村工作队联系注册合作社经营的蜂蜜、木耳等土特产及枣皮、五味子、茱萸等药材系列相关产品的商标,完善了工商注册、国家标准登记、卫生检疫、绿色产品认证等相关手续,现在这些产品也有了自己的品牌。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进行产品包装和营销。驻村工作队购入烘干机、包装机、封口机、蜂蜜分离机等相关设备,使合作社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经投资升级改造,十亩地村产业合作社可对本村及王家河镇乡村产出的蜂蜜、种植的木耳等土特产及枣皮、五味子、茱萸等药材进行收购、加工、销售,王家河镇政府将十亩地村合作社收购加工项目,列为全镇唯一收购点予以支持,收购点将在为全镇8个村进行服务的基础上,向山区四镇辐射,解决山区群众销售不便的难题。

“下一步,我们还将打通电商平台,解决了销售问题,我们十亩地就会形成完整的扶贫产业链,定会将这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维说。

来源:陕西传媒网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