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8 11:12:32 点击数: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古代的中秋夜,除民间流行拜月、观月光、吃月饼外,文人墨客赏月吟诗也颇为盛行,留下了许多咏月佳句和逸闻趣话,给中秋节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秋赏月,始于魏晋,盛于唐宋。许多诗人的名篇中,不乏咏月佳句。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代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唐朝有位诗人写有一首方形诗,全诗虽只出现了一个“月”字,但解读起来,却句句有“月”。其原诗为:“胧华海峡同披服,朦襟怀朗近人下。梦聚分外明遥重,断人秋月光愁逢,雁圆中到如恨何,斜情前忆水萌日,望相空娑婆桂能。”如果从正中的“月”字按顺时针方向解读,便成了焕然一新的思亲妙诗:“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光如水忆前情。月圆人聚襟怀朗,月近人遥愁恨萌。月桂婆娑空相望,月斜雁断梦朦胧。月华海峡同披服,月下重逢何日能?”
明朝广东才子伦文叙进京赶考,和湖广名士柳先开并列榜首。主考官请皇帝面试,题名状元。当时恰逢中秋之夜,皇帝就让他俩以《明月》为题作诗。柳先开先写道:“读尽天下九州赋,吟通海内五湖诗;月中丹桂连根拔,不许旁人折半枝。”柳诗运用了蟾宫折桂的典故,表示自己一定要夺取状元。伦文叙随后写道:“潜心奋志上天台,瞥见嫦娥把桂栽;偶见广寒宫未闭,故将明月抱回来。”伦诗比柳诗气魄更大,而且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皇帝连连称好,点伦为状元。
明朝时有一才女,中秋之夜和丈夫在楼上赏月,当夜天朗气清,抬头望去,只见天空碧蓝,明月皎洁。美丽的才女欣然赋诗,她刚写下了题目《听月》,丈夫就连连摇头,他说月亮本无声,何以能听?才女笑而不答,挥笔写下一首诗:“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得十分明,磨空车儿冰轮转,捣药铿锵玉杵鸣。曲唱霓裳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忽然一阵天风鼓,吹下嫦娥笑语声。”此诗语言清新,想象美丽,构思巧妙,浪漫动人。她的丈夫读了之后,连连称赞是“好诗”,于是,欣然将此楼命名为“听月楼”。
清乾隆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任两江主考,与苏杭六才子在西湖赏月宴饮。席间,六才子请李作诗助兴,限定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咏颂江浙故物。李略作思考,便脱口而出:“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六位才子见状,又出难题,要李将一至十倒过来吟咏眼前景物。李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明月倒映湖中犹如白玉盘,随即吟来:“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六才子连连称绝。
中秋之夜,赏月吃饼,再品味这些广为流传的咏月佳句和逸闻趣事,为诗情画意的节日平添了几分超然脱俗,其乐也更加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