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 08:42:45 点击数:
一、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维方式。具有战略思维,就要胸怀大局、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习近平指出,“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胸怀全局,顾全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习近平指出:“制定各方面决策部署,首先要有正确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特别要把所分管方面的工作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无论综合性决策还是专项性决策,都要找准在全局中的合理定位,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和举措。”“顾全大局是成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切实把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就能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思维,必须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当前目标的实现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必要时要牺牲眼前利益确保长远利益。习近平指出:“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 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空前绝后’,出现‘前任的政绩,后任的包袱’,甚至犯下不可补救的过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工作蓝图要管全局管长远,不能朝令夕改,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把握大势,谋划大事。事物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习近平指出:“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只有认清大势,才能抓住大事。习近平指出:“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超越陈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具有创新自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勇于开拓,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习近平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富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习近平指出:“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培养创新精神,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习近平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三、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坚持“两点论”,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牵牛要牵牛鼻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的事务千头万绪,而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必须牢牢掌握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要害,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习近平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当然,抓主要矛盾并不意味着次要矛盾就可以不抓,要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四、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敬畏法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和敬畏是法治力量的源泉。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在被尊重与信仰的情况下,守法就会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信仰和崇敬宪法法律”。
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我国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习近平指出:“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是否合法、是否可行,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
依法办事。按照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进行决策以及实施决策,最终付诸于工作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要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五、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指从最低要求出发而争取实现最高目标的一种思维方式。“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认识底线思维。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底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临界值,一旦量变突破底线,即达到质变的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跨越的底线、按照现行的战略规划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和挑战、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而且它还能通过系统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
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一方面要求主动运用此种思维,思考诸如什么是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在系统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是什么、超越底线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超越底线、如何有效远离或规避底线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它要求从底线出发,步步为营,在确保最小战略利益的前提下,不断逼近顶线,不断收获更新更好更大的战略利益。坚持底线思维,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由于担心捅娄子、出问题,于是墨守成规、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心发慌,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
打铁必须自身硬。本领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推进伟大事业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而党的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党的干部身上,干部的思维能力是干部整体能力的基石,每一位党的干部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这五种思维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